滴滴公司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滴滴全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全球有限公司)“滴滴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有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关于案件的问题。
一、问:请简要介绍案件背景及调查经过?
答:2021年7月,为防范中国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整体利益,根据《国家安全法》和《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涉嫌违法行为进行了调查。在此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调查和询问,技术证据收集,命令滴滴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对本案证据材料进行深入核查分析,充分咨询滴滴提案,确保滴滴的合法权利。经核实,滴滴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安全法》的违法经营事实清楚,事实清楚,情节恶劣,性质恶劣,应严厉处罚。
二、问:滴滴有哪些违法经营?
答:经查明,滴滴公司有16起违法事实,具体来说一般是8个方面。一是非法收集客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屏信息1196.39万条;二是收集客户剪切板信息过多,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三是收集旅客面部识别信息过多;.535007亿条年龄信息.1633万条职业信息.1386万条家庭关系信息.29万条,“家”和“公司”地址信息1.53亿条;四是收集旅客对代驾服务的评价过多,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橙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确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五是收集司机文凭信息太多.29万条,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0.26万条;六是在未明确告知旅客的前提下分析旅客出行意向信息539.76亿条长驻城市信息.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04亿条;七是乘客在使用搭便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紧要信息“电话权限”;八是不准确,明确说明客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解决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存在严重危害中国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拒绝履行监管机构的明确规定,恶意避免监管等其他违法行为。滴滴公司的非法经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因涉及国防安全,依法不予披露。
三、问:本案认定本案的违法主体?
答:滴滴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相关区域业务线主要包括网上叫车、搭便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App,滴滴车主App,滴滴顺风车App,滴滴企业版App等41款App。
滴滴公司对区域各业务线的重大事项有很大的决策权。制定的公司内部制度规范适用于区域各业务线,对实施负有监督责任。根据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联合会及其内部个人信息维护联合会、数据安全联合会、参与网上叫车、搭便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和控制,公司统一决策部署下应具体落实各业务线的违法行为。因此,本案的违法主体被认定为滴滴公司。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CEO程伟,总裁刘青,对违法行为负责。

网约车驾龄,超龄,封号,注册,下载司机端问题,添加 微信:gua561     备注: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00040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y983.com/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