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一整天没有闲着,最后,结果一事无成,精神还觉着空虚?
最近看到一本书,给了我答案。——《专注力》
媒体时代,我们接受的信息是爆炸性的,但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没有增强。大量无法被处理的信息堆积在一起,我们容易变得浮躁,总想在众多信息中找到更有价值的那个。
这个有趣,说不定下一个更有趣。就像睡前看的电视,刷的短视频一样。我们总是寻找着下一个更有趣的内容。当你放下手机,你也说不上你看的是什么东西。
我们很难将精力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是的,我们的专注力被分散了。
专注力的分散,分两种。一种是内部打断,一种是外部打断。
外部打断。工作中,你这边正做着年终总结PPT,那边领导叫你去打印一份资料。你正听着员工的工作汇报,却不得不接一个客户的电话。
生活中,你刚想坐下来学点知识,朋友发来一条微信。拿起手机简单回复几句,顺便打开了朋友圈,翻起了动态。紧接着又打开了某音,某手,某APP…等你回过神来,你已经从椅子上躺到了床上,再看时间,2个小时过去了。
你玩电脑时,右下角不停弹出的闪动广告。你看电视时,植入的广告标识和台词。看电影时的弹幕功能,有时候弹幕比电影还要有趣。
这无一不是在分散你的注意力。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本身就没有很多事做,却件件事情里,都有着手机的影子。
我们习惯上厕所玩游戏,吃饭刷剧,走路翻朋友圈,洗澡放着DJ,动次打次。上班摸鱼会刷淘宝,看直播,看旅游攻略。
内部打断。如果你什么都不干,脑子就是完全放空的状态吗?不是的,你会浮现出各种想法、胡思乱想以及白日梦。
我们总是被动的同时处理很多任务,但这样真的会提高工作效率吗?
时间管理理论中,有一个“锯齿效应”。
每次的走神和不断地被打断时,我们几乎不可能立刻回到专注的状态,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和失去耐心,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想再回到专注的状态,不仅要重新热身,还要不断地重复衔接部分,导致专注轨迹变成锯齿状。
所以,多任务处理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容易让人精神疲惫。
那么正确的做事方式应该是如何呢?
这里有个小典故,大家看一下:
有一次,弟子问老师为什么总是能够保持冷静、从容。
老师回答道:“如果我坐着,那么我就是坐着的。
如果我站着,那么我就是站着的。
如果我走路,那么我就是在走路。
如果我进食,那么我就是在进食。”
弟子打断老师的话,说:“我也是这么做的!除此之外,您还做了些什么呢?”
老师从容不迫地将之前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如果我坐着,那么我就是坐着的。
如果我站着,那么我就是站着的。
如果我走路,那么我就是在走路……”
弟子又说:“我也是这么做的啊!”
“不”,老师说,“当你坐着的时候,你已经站起来了。当你站着的时候,你已经走起来了。当你走路的时候,你已经到达终点了。”
首先,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刻意练习,去集中注意力,减少分神。一个时间段内只处理一件事情。
另外,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 拉斯.波德瑞克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多任务处理会对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并使记忆力变差。
其原因之一在于,如果大脑尝试同时做两件事情的话,那么它就很难将重要信息与不重要信息区分开;
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在学习的同时做多件事的话,那么新的信息就会被存储在错误的区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看电视,那么学习的内容将会被存储在纹状体中,这是一块负责存储行动技巧的区域,并非用来存储数据和想法。
如果不看电视,新的知识会被存储在海马体中,在这里,新的知识会被分类、整理,以便以后调用。
边看电视边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欺骗和自我毁灭。
科技时代带给人们便利,却也在流量的争斗中,分散了人们的专注力。专注力是每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的品质,所以,工作的时候就摘下耳机,学习的时候就不要和朋友聊天了。专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事。
网约车驾龄,超龄,封号,注册,下载司机端问题,添加 微信:gua561 备注: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y983.com/1072.html